一座将军府,半部青城史!有人曾如此感叹。
塞外青城闹市中心,有这么一处院落,当你走进去,就仿佛立刻远离了尘嚣,在沿着呼和浩特历史的脉络悄悄地穿行。这就是被称为“漠南第一府”的将军衙署。
它曾是绥远城的主体建筑之萃,是清朝统领八旗驻军为镇守北疆边陲、严防外患的屏障,蕴含了大量的人文历史信息。
第一次踏进将军衙署府门,便被它的威严所震撼。大门外一对石狮,历经近300年风雨依然威风凛凛。大门前照壁上的“屏藩朔漠”4个字,讲述着清王朝为巩固西北疆边陲的稳定,对大漠南北蒙古地区实施政治、军事统治的历史。
将军衙署于乾隆二年始建,四年告竣。如今它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身份,成为呼和浩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人之一。如今的将军衙署还是国家二级博物馆。
将军衙署的建筑规模之大,文物保护范围内的清代建筑遗存之多、之完整令人惊叹。包括将军衙署现存主体院落的照壁、府门、东西倒座、仪门、大堂、折房、文秘处、官房、印房、二堂、箭亭、客厅、三堂东厢、西厢,每一处都展示着清代建筑的豪华精巧和清代建筑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文化艺术水平。
将军衙署是清朝按照《大清会典》一品衙署格式及八旗驻防城整体规划营建的官衙式建筑群落,其规模之大、地位之高、延续历史之长、现状保存之好,为国内同类衙署仅存的实例典范。其总体布局分左中右三路。内有房屋132间。清廷正式授封79任绥远城将军,在此统领八旗驻军,以表示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绥远城将军衙署,从建制到现在,经历了近3个世纪的沧桑历史和政治风云的变化。鲜明的古建筑群辅之以历史背景、研究成果、历史文物、图片资料,给慕名而来的游人们增加了新的看点,也给世人提供了许多历史知识。
将军衙署在民国期间,先后经历了将军、都统、临时区政府、绥远省政府等更迭的经历。
解放战争期间,傅作义将军、董其武将军发动了绥远“9·19”和平起义,并于此通电宣告绥远和平解放,被毛泽东同志称之为“绥远方式”,在解放战争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惭愧常住首府却从未去注意这座古建筑群,突然觉得被忽视的古建筑群一直在注视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和每个人的安危冷暖自己却浑然不知,因之五味杂陈。
这里还有一群别样的人:低调而可亲可敬的文物鉴定专家,任劳任怨时刻保卫文物安全的安保人员,第一缕霞光刚刚照射到整个院落就开始忙碌的保洁员,节假日都不休息的服务人员……这里,还有一群叽叽喳喳、盘旋嬉戏、日日俯瞰着这座古建筑群的鸟儿们,它们以此为巢、以此为家,鸟语花香中令人倍感温暖。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我想,呼和浩特人也应该关注一个课题,那就是如何在重视文物保护的同时,让将军衙署这座沉寂的古建筑文化遗产活起来。
如今的将军衙署即将以崭新的面貌彰显独特的古建魅力,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文化自信、品味自信、底蕴自信、形象自信和历史自信!
(作者:贺敬党,原文发表在《内蒙古日报》2014年8月29日)